【名家品读】史铁生《我与地坛》
◆基本信息:
      书名:《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页数:234页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1月
      ISBN:978-7-02-008344-2
      定价:23.00元
◆阅读有感:
      1972年,当21岁的史铁生风华正茂之时,无情的命运沉重地打击了他——他不幸患上了“脉管炎”,最终他的双腿永远背叛了他。“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地坛公园)去。”从此,史铁生便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十五年间,他的车轮印遍布地坛各个他所能到达的角落。为了谋生与实现自我价值,更是为了不因残疾而僵死在现实中,他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这本《我与地坛》就是于2011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散文集。
      本书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在地坛公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与地坛》《想念地坛》),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我21岁那年》《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墙下短记》《黄土地情歌》《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代跋))以及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与感想(《我的梦想》《好运设计》)。
      不像北京城内那些颇有名气的名胜古迹,地坛公园显得朴实无华而静谧,前些年旅游业尚未发展时,经历四百多年历史的洗礼的地坛,早已成为一座荒芜破败的废园。也许是缘分吧,他家离地坛很近,并且在他遭受命运无情打击之时,这座破败的园子便成了失魂落魄的他远离闹市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与慰藉的佳处。在这里,他静心聆听自然界万物的喃喃细语,在残疾磨难的煎熬下思考生命与死亡的问题,并且耐心回忆了地坛里的那些人,事以及感悟。
      【摘】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感】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之一,我们不必要为那远在天边或近在眼前的死亡感到无助和恐惧,坦然接受是最好的面对死亡的方式。并且,死亡让我们明确了生命的界限,更激发着我们努力探寻生命的意义,在有生之年不后悔莫及。
      【摘】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但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的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
      【感】这段话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美好事物的逝去也都伴随的另一个美好事物的重现,只不过这真不是之前,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并且我们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没有一件事是绝对的。
      这部散文集中也穿插了许多与作者本人息息相关的事件,近到作者的亲戚朋友,青年时期的经历及周围的事物等;远至作者童年时的玩伴,记忆里模糊不清的人影与印象中遥远的地方等,由近到远皆囊括其中,道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也不乏许些意义深刻的文字。阅后总感回味无穷,耐人寻味。
      【摘】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
      【感】这段话对于广大学生而言特别受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有朝气的时候,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此我们就不能白白浪费我们的时间了,趁现在最能吃苦的时候努力吧,安逸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其伴随着的后悔与痛苦却是长久的。
      史铁生常常对于梦想与命运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些看似简单易懂且平易近人的文字背后,我们既看到了身为平凡之人的影子,又从中感慨命运之隐约及捉摸不透,更是在其深处感受到生命的坚强与不向命运屈服的力量。
      【摘】命运的局限尽可以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感】我们常常感慨自己的命运是如此不顺,盲目羡慕别人所谓的好运。然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世界上有多少不如我们或比我们厉害的人依旧不忘初心地坚持下去?因此我们青少年要趁年轻敢于冒险,敢于挑战。在与苦难和命运的摩擦下迸发出生命激情的火花。
      史铁生的文字细腻而深厚,有时又略显深沉。读完这本书,自己内心感慨万千。他对于生活细致的观察唤醒了我记忆深处那些自己认为“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与直击灵魂深处的事件及所感,尤其是他在本书中关于于生命及梦想的讲解与论述对于广大对于人生依然懵懂无知的青少年朋友们很有指导性的意义。虽然由于年龄的限制,其中一些文字相对自己而言依旧琢磨不清,但是我想,时间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评论(1)
热度(8)
  1.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 | Powered by LOFTER